办“超级高中”的政绩冲动必须遏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明确普及攻坚的目标任务措施,努力形成布局结构合理、学校多样特色、条件保障有力的高中教育体系,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迈上新台阶。

    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我国颁布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只是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更重要的是要办好公平优质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在笔者看来,教育部门要抓攻坚计划的落实,就要抓准目前高中阶段教育的典型问题进行攻坚。

    目前高中阶段教育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绩导向下,有举办超级高中的冲动,给超级高中一些招生特权,在全省范围内跨地区违规抢生源,超大规模办学,且高举应试大旗,这严重破坏高中教育生态。办好公平优质多样的高中教育,就必须遏制各地的超级高中办学导向。

    所谓超级高中,是指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大规模办学,本校每年考进北大清华的人数占全省很高比例的高中。研究表明,超级高中对于一省的高中教育,没有多大积极促进作用(北大清华在一省的招生名额基本是固定的),反而会恶化地方教育生态。

    超级中学把全省的优质生源集中在一校或者几校办学,这导致县域内的高中生源严重流失,冲击县域内高中办学。事实上,超级中学对地方教育布局结构的影响,还不只是高中阶段,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超级中学用超高的重点大学录取率和北清率作为招生“卖点”,这与素质教育导向背离。

    更严重的是,有的地方不执行中小学办学规模标准,纵容学校超大规模招生。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可目前一些省市已出现万人规模以上的超级高中。众所周知,招生计划是由地方教育部门核定的,这意味着有的地方政府根本就没把优化布局当回事,追求的是大规模、大效益。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对一些公办学校组建民办附属学校,以及“公办”“民办”不分并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等乱象,视而不见。一些地方的超级中学都有一个差不多的招生办学模式:由公办高中组建一所民办学校,但民办校并不独立办学。这种畸形的办学局面,令我国一些地方的高中办学管理失序,有的省市居然会出现一个学生已在一所县中学读书,却被超级中学随意挖走,且能成功注册高中学籍的情形。

    令人忧虑的是,举办超级高中,正成为一些地方发展高中教育的重要战略。面对学校的违规办学,以前加以纵容的地方政府已经对形成地方教育特权的超级中学无法治理。如果不严格控制高中规模,要求各地必须把高中规模降下来;如果不严格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厘清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关系,那么我国高中教育生态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教育部门应该围绕落实攻坚计划,正视超级中学办学对基础教育的危害,以此检查各地依法治教情况,并扭转各地政府举办高中教育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